2月21日,海底撈發布盈利警告表示,2021年凈虧損約38億元至45億元;收入預計超過400億元,增長超過40%。
公告表示,預期虧損主要歸因于幾個方面:由于2021年300余家餐廳關停及餐廳經營業績下滑等因素導致的處置長期資產的一次性損失、減值損失等合計約33億元至39億元;全球持續變化和反復的疫情,2020年、2021年門店網絡快速擴張以及內部管理問題等對海底撈餐廳經營狀況帶來的沖擊。特別是在2021年下半年,餐廳運營受到全球區域性的疫情暴發和公共衛生管控措施的顯著影響,導致海底撈餐廳2021年下半年的經營業績較2020年同期相比出現下滑。海外門店2021年出現虧損加劇的情況,剔除關店因素,中國大陸地區運營餐廳整體表現仍平穩。
從餐飲行業發展來看,根據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2021年中國餐飲市場分析及2022年市場前景預測》(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21年,全國餐飲收入46895億元,與上年相比由負轉為正增長18.6%,兩年平均下降0.5%,還未恢復至疫情之前的2019年水平。
《報告》表示,2021年,餐飲業從經營狀況來看仍然未擺脫困境,很多餐飲企業處于虧損狀態,甚至是大型連鎖品牌企業。鑒于疫情反復多發,餐飲業不斷調整發展策略,采取關停部分門店等措施應對當前困境。
海底撈的經營狀況也表明,餐飲行業正在進入調整發展階段。根據公告顯示,為提升營運表現,海底撈于2021年11月推行“啄木鳥計劃”,由執行董事兼副首席執行官楊利娟領導。當前,“啄木鳥計劃”帶來的影響正在逐漸顯現,不少研究機構表示,該計劃長期利好企業發展。
對于餐飲行業的未來發展,《報告》指出,餐飲業愈加認識到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實現從量到質的深層次變革,探索新模式創新發展。因此,餐飲市場的穩定復蘇值得期待。
其中,大型品牌餐飲引領作用依然不容小覷,恢復動力較強。2021年,限上餐飲收入占全國比重為22.2%,比上年大幅提升1.4個百分點,同比增速高于全國4.9個百分點。這意味著,以海底撈為代表的連鎖餐飲品牌,其發展態勢仍值得市場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2月18日,國家發改委等十四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其中針對餐飲業提出7條紓困扶持措施,涉及企業防疫補貼、下調外賣平臺服務費、緩繳保險費用、拓寬融資渠道等方面,這一政策既反映餐飲行業確實面臨巨大的挑戰和困難,也為餐飲行業未來發展注入了“強心劑”,利好餐飲企業走向高質量發展。
數據顯示,在消費市場總體運行平穩、穩中提質的背景下,2022年以來,海底撈的消費熱度便高居不下,在元旦產品上新策略推動下,僅元旦、春節小長假在中國大陸地區吸引客流超過1300多萬人次,而春節期間400家外送點更是為近6萬個家庭提供居家就餐服務。
展望未來,在消費市場復蘇和政策利好的雙重推動下,經歷內部調整的海底撈仍處于向上發展空間,企業方面也將繼續推動數智化發展,強化內部管理,探索新的發展活力和動能,在幫助進一步維持鞏固餐飲市場穩定復蘇成果的同時,實現企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